梅龙高铁开通一周年,累计发送旅客超八百万人次【秘鲁新世界日報】
Categorías: Editoriales

梅龙高铁是粤东地区的民生线、旅游线和发展线。 何森垚 摄
绘就民生与发展新图景
梅龙高铁成为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。 何森垚 摄
以轨为尺,铁龙飞驰。
9月14日,龙龙高铁梅龙段(下称“梅龙高铁”)迎来全线开通运营一周年。这一年,梅龙高铁表现可圈可点:截至9月14日,累计到发旅客突破800万人次,成为粤东北地区的民生线、旅游线和发展线,成为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。
高铁来了,缩短的是时间,拉近的是距离,收获的是便捷与舒适、机遇和发展。不仅沿线群众生活方式有了不少新变化,生活质量上了新台阶,更让梅州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有效支撑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深入实施,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。
画出便捷圈 铺就互联高速路
“梅龙高铁修到了家门口,这一年来进货方便了不少,还可以和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”家住梅州兴宁的吴女士做服装生意十多年,每周要到新塘进货,她告诉记者,以前坐火车再坐汽车要6个小时,现在一个半小时就到了,很方便。
梅龙高铁开通,使得梅州至广州、深圳的最快旅行时间缩至91分钟和108分钟,大幅缩短了梅州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,促进了粤东北地区与大湾区主要城市“2小时经济生活圈”的形成。
过去一年,“2小时生活圈”实实在在改变了许多梅州往返广深务工人员的生活方式。动辄五六小时的漫长旅程被更短时间的高效通达所取代,“双城生活”模式日益普及。
“我是湖南岳阳人,在梅州工作,在深圳安家十多年了。梅龙高铁开通了以后,坐高铁两个小时左右能到家,省出了许多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。”广东畲穗丝苗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商务负责人潘明说,“到了周末,孩子们还可以过来领略一下梅州的风土人情,品尝畲江特产。”
“回家的路更近、更便捷了。”在深圳工作的张先生是梅州五华人,对他来说,梅龙高铁开通后返乡路不再漫长,不仅车程大大缩短,连进高铁站都省了不少事,“过闸机快得很,几十秒就能搞定。”
张先生口中的快,藏着梅龙高铁沿线站点的巧思。一年来,梅龙高铁各沿线站持续优化服务水平,其中五华站、兴宁南站引入“检票验票一体”智能闸机系统,旅客通过时间缩短至30秒内,进站效率提升40%。
开通一年来,梅龙高铁运输组织平稳有序,服务保障持续优化。一年来,日均到发旅客超2.2万人次,单日最高开行动车组列车达64列,缓解了过往节假日一票难求的情况。
除此之外,梅龙高铁开通这一年,广州东站到广州南站环线高铁同步开通,沿线市民分段乘车,坐高铁变成像坐公交一样方便。来自香港的旅客李先生说:“现在节假日回家走访亲友都非常方便,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,仅需2个多小时就能抵达梅州老家。”
激活文旅圈 擦亮苏区新名片
今年8月,一场汇聚诸多港星的“梅”好时光演唱会在客都梅州开唱。当晚演出嘉宾、首次来到梅州的歌手容祖儿、洪卓立等人直言:坐高铁2个多小时,原来梅州离香港并不遥远。
一年来,梅龙高铁为梅州旅游业焕新带来的作用不言而喻。
梅龙高铁开通后的首个国庆假期,梅州累计接待游客201.43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8.49亿元。携程数据显示,梅州是当年国庆假期广东旅游订单增长最高的城市,日均增长率同比上涨49.3%。全市主要景区和酒店接待游客88.48万人次,日均同比增长39.7%。梅州也积极探索“高铁+文旅”发展新模式,159场“梅好时光 醉美客都”系列活动涵盖了非遗展演、百姓舞台、文博展览等内容,妥妥接住了这波“泼天的流量”。
今年9月,十五运会男子足球首个竞体项目U16组决赛阶段在五华县惠堂体育场火热进行。作为本次赛事的承办地,五华凭借深厚的足球底蕴与专业的赛事保障,为全国球迷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青春足球盛宴。
而梅龙高铁在为赛事举办提供重要交通保障的同时,也将赛事带来的热度延伸到赛场之外。
从梅龙高铁五华站出来,游客只需沿着满是田园风光的138乡道行进数公里,即可抵达清代武状元李威光故居所在地——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。
这是一座建于清朝初期的“三堂四横屋一围龙”客家大宅,其隐身于民居和稻田中已有300余年,目前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修旧如旧的李威光故居内,不时有游客前往参观打卡。
“以前都不知道梅州有武状元,现在李威光故居复原的练武石、展示的关刀和官帽等文物,让我真切感受到先辈‘书要读、拳要练’的气魄。”游客小张和朋友在观看比赛之余,还游览了李威光故居及五华的其他景点。
记者从五华当地了解到,自梅龙高铁开通以来,作为“球王故里”和“足球之乡”,五华在各项足球赛事举办期间,均有大批球迷将高铁作为交通工具前来观赛,并带动吃鱼生、泡温泉等文旅消费,与当地非遗五华提线木偶戏、热矿泥等特色旅游项目结合,共同为游客提供多元游玩体验。
扩大合作圈 唱响振兴协奏曲
巧借高铁来,打好投资牌。
对梅州来说,借力高铁开通运营,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过去这一年也随之而来。据统计,2025年上半年梅州市GDP增速位居广东省首位,高铁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。
距离五华站不远的梅州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,看好梅龙高铁开通带来的便利,该公司正在紧锣密鼓谋划建设二期项目,在五华加大投资、扩大生产。
“我们继续加码看好五华,再投资1.5亿元建设二期项目,预计今年可建成投产。”梅州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涌君认为,高铁开通有利于人才、物资、信息、技术等各项要素流动,对企业发展是大利好。
“高铁开通后,梅州优化升级产业结构,大力招引先进材料、电子信息、机电制造、生物医药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,推动梅州产业深度嵌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,让‘高铁效应’转换为‘发展引擎’。”梅州市商务局招商科科长陈晓斌说。
位于梅州综保区内的梅州市麦威科技有限公司,此前看中了梅州良好的投资环境与综保区的政策优势,到梅州投资发展,以生产和出口销售液晶电视机、液晶显示器为主。梅龙高铁开通的这一年,也为公司带来了技术革新和拓展市场的机遇。
“高铁开通后,我们可以从一线城市吸引更多人才到我们这工作,员工也方便前往大湾区,比如去广州、深圳、东莞交流学习,到粤港澳大湾区跟客户开展商务洽谈也更方便了。”梅州市麦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支远翔说。
“高铁的开通显著改善梅州对外交通条件,极大提升梅州区位优势,梅州与广州、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压缩,有效带动梅州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,为高质量打造苏区融湾先行区提供重要支撑。”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马原说。
■观察
深化高铁效应
激活更大能量
梅龙高铁开通一年来,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,更在经济、民生、创新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,成为梅州走向世界的有力抓手和亮丽名片。
粤东北地区2小时内通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,这不仅是一次时间的压缩,更是发展空间、发展格局的重塑。
——通勤时间减少。这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跃升、要素流动壁垒的破除。人才、技术、资本、信息得以依托这一高速通道,在大湾区与粤东北之间实现更便捷、更频繁的双向奔赴,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。
——经济效益提升。今年上半年,梅州市GDP增速全省第一,这是当地聚势蓄力、内生动力持续积淀的必然,也是高铁源源不断输送大湾区的发展动能使然。除了对产业助力之外,“高铁+文旅”模式将梅州的非遗、红色、生态温泉等特色资源与高铁带来的巨大客流相结合,实现了游客数量与旅游收入的双位数增长,为地方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极,证明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先导性作用。
这条穿梭于青山绿水间的钢铁巨龙,正以其强劲的动力诠释着“高铁一响,黄金万两”的内涵。展望未来,高铁效应必将持续深化,其所带来的同城化效应、产业联动效应和文化融合效应将进一步释放。让我们期待,沿线地区继续深耕“高铁+”文章,优化营商环境,提升服务品质,激发钢铁巨龙的更大能量。(“今日广东”侨刊乡讯国际供稿中心 何苑妮 通讯员 安蕾)